隐喻意义的取象与文化认知

被引:46
作者
马清华 [325003 ]
机构
[1] 温州师范学院语义研究中心
关键词
隐喻意义; 取象; 文化; 认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传统上把比喻意义归入修辞研究的范围。G .Lakoff ( 1 987)、K veses ( 1 990 )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比喻意义 ,开辟了一个新方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隐喻意义的取象观点 ,指出各种语言取象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 ,文章着重探讨导致取象差异的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 [J].
林书武 .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02) :8-12+56
[2]  
汉语语义学.[M].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人类情绪.[M].孟昭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  
风俗奇观.[M].任巍;刘冰 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  
简明文化人类学.[M].(日)祖父江孝男著;季红真译;.作家出版社.1987,
[6]  
当代思维方法.[M].(瑞士)波亨斯基(Boche〓ski;J.M.)著;童世骏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  
词汇学研究.[M].王德春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8]  
社会语言学.[M].陈原 著.学林出版社.1983,
[9]  
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10]  
心理学.[M].伍棠棣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