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断裂走滑与盆地的耦合——西秦岭—松甘块体新生代向东走滑挤出的证据

被引:25
作者
姜晓玮
王江海
张会化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广东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挤出构造; 走滑盆地; 幔源岩浆活动; 西秦岭; 青藏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新生代西秦岭—松甘块体向东挤出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青藏东北部一种主要应变响应形式 ,它构成青藏高原东部走滑调节带的北支 ,并与南部印支挤出构造一起共同调节和吸收大陆碰撞后青藏东部的变形。西秦岭岷县—宕昌断裂的走滑与新生代盆地在时空上的耦合 ,明显展示出西秦岭—松甘块体向东走滑挤出历程并提供了走滑作用的定量标尺。古近纪岷县—宕昌断裂的走滑位移量为 36km ,而新近纪则为 76km ,相应的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 0 .0 86mm/a和 0 .37mm/a ,表明新生代西秦岭—松甘块体向东挤出的幅度至少为 112km。西秦岭新生代幔源岩浆活动是在块体挤出背景下 ,块体旋转停止、断裂面弯曲和走滑加速等诸事件耦合的结果 ,同时也是断裂走滑的物质和时间记录器 ,表明岷县—宕昌断裂新生代的走滑波及到了岩石圈底部 ,记录了青藏东北部变形响应的动力学机制从以块体旋转为主向快速走滑为转变的时间 ,即西秦岭—松甘块体向东快速挤出的可能时间为 2 1.1~ 2 5 .4Ma。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秦岭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岩包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J]. 喻学惠,莫宣学,廖忠礼,赵欣,苏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2]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及其构造含义 [J].
喻学惠 ;
莫宣学 ;
Martin FLOWER ;
苏尚国 ;
赵欣 .
岩石学报, 2001, (03) :366-377+508
[3]   华山新生代构造抬升 [J].
尹功明 ;
卢演俦 ;
赵华 ;
李万伦 ;
李莉 ;
郭仕伦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21-1123
[4]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
[5]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J].
许志琴 ;
李海兵 ;
杨经绥 ;
陈文 .
地质学报, 2001, (02) :156-164
[6]   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 [J].
韩竹军 ;
向宏发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1, (01) :43-48
[7]   造山带挤出构造 [J].
曾佐勋 ;
杨巍然 ;
Franz Neubauer ;
刘立林 ;
郭铁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1) :1-7
[8]   青藏高原东部钾玄岩系岩浆岩同位素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李献华 ;
邱华宁 ;
赵振华 ;
梁华英 ;
钟孙霖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493-498
[9]   青海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 [J].
邓万明 ;
孙宏娟 ;
张玉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23) :2554-2558
[10]   走滑造山带与盆地耦合机制 [J].
刘和甫 ;
夏义平 ;
殷进垠 ;
尚培乐 .
地学前缘, 1999, (03) :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