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模式中积雪覆盖率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李伟平 [1 ,2 ]
刘新 [3 ]
聂肃平 [1 ,2 ]
郭晓寅 [4 ]
史学丽 [1 ,2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2]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气候模式; 积雪覆盖率; 参数化; 季节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基于NCEP再分析的近地面气候资料驱动陆面过程模型NCAR CLM3,检验了6种积雪覆盖率参数化方案(CLM3、Douville1995、Roesch2001、Wu2004、Yang1997、Niu2007)模拟的积雪覆盖率的季节变化,并与NOAA AVHRR得到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NCARCLM3的物理过程框架之下,CLM3、Douville1995、Roesch2001三种方案低估了广大地区的积雪覆盖率,模拟的雪线位置偏北,尤其是在秋季积雪初期;Wu2004方案低估了秋季欧亚大陆的积雪覆盖率;Yang1997方案模拟的积雪覆盖率有些偏高,尤其是在积雪覆盖区的南部边缘;考虑积雪密度变化的Niu2007方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Yang1997方案的正偏差。春季末期,6种方案模拟的雪线位置都偏北。在地形比较平缓的地区,Niu2007方案的整体效果最好。观测和模拟的积雪覆盖率的出现频数大部分集中在低(小于0.2)和高(大于0.8)覆盖率等级,中等覆盖率所占比例很少。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