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省域的空间计量模型
被引:10
作者:
王锋
秦豫徽
李紧想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空间效应;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1 ;
020204 ;
摘要:
研究如何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因素(包括抚养比、性别比、户规模、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储蓄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总体上以"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为主,且东部地区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二,男女性别比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倾向于多消费、少储蓄;第三,家庭规模小型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第四,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居民储蓄率越低,但与过去相比,这一特征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此,在制定消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居民储蓄率的空间集聚效应,注重区域间政策的差异化和区域内政策的协同效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向女性倾斜的消费政策,以此带动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不同规模的家庭实施差异化的消费政策,鼓励规模较大的家庭更大程度地降低储蓄率;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促进居民储蓄更多地转化为消费。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