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表层浮土和水体底泥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8
作者
刘俊华
王文华
彭安
机构
[1] 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底泥; 土壤; 汞; 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分级萃取法测定了12个北京市表层浮士和3个水体底泥中汞的赋存形态,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北京市表层浮土中汞的含量分布变异较大,但其趋势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其它形态.各形态汞含量主要取决于上壤和底泥中汞含量的大小,其次才是环境因素.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是主要的赋存形态,对汞在土壤和底泥中的固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较易移动的水溶态、FA结合态和交换态对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盐酸提取态汞主要包括水溶态、交换态、FA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硒与健康”数据库应用研究 [J].
张克明 ;
白迺彬 .
环境科学学报, 1989, (01) :42-48
[2]   IMPACT OF MANS ACTIVITIE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EDIMENTS OF LAKES SUPERIOR AND HURON [J].
KEMP, ALW ;
WILLIAMS, JDH ;
THOMAS, RL ;
GREGORY, ML .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978, 10 (04) :38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