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中文屋论证”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6
作者
李珍
机构
[1]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文屋论证; 符号主义; 联结主义;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1.06.029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年,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提出的"中文屋论证",对人工智能领域发起深刻挑战,其引起的争论甚至延续至今。通过对这一论证的逻辑结构及哲学蕴涵的深入考察,发现"中文屋"思想实验实际上缺乏实证性的依据,并且只对符号主义模式人工智能构成威胁,对于联结主义模式人工智能论证无效,甚至塞尔的很多观点实际上支持了联结主义。因此,这实际上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进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联结主义、排除主义和思想的构成性
    徐向东
    [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4, (05) : 11 - 18
  • [2] 意识的解释.[M].(美) 丹尼特; 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 [3] 心、脑与科学.[M].(美)约翰·塞尔(JohnSearle)著;杨音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4] 人工智能哲学.[M].(英)玛格丽特·A.博登(MargaretA.Boden)编著;刘西瑞;王汉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5] 心灵的再发现.[M].(美)约翰·R.塞尔(JohnR.Searle)著;王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6] INTRINSIC INTENTIONALITY
    SEARLE, J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80, 3 (03) : 450 -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