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标记在疣粒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中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冬波 [1 ,2 ]
张端品 [1 ]
林兴华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栽培稻; SSR标记;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9.01.016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疣粒野生稻同栽培稻IR24间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引物扩增条带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用的159对引物中共有153对引物检测到多态性位点,占总引物数的96.8%。在2个材料中共有848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其中扩增条带片段大小相同的有67条,占总带数的7.9%。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可以分为扩增条带片段大小不同、扩增条带数目不同和扩增条带强弱不同3种类型。说明在栽培稻中开发的SSR标记在疣粒野生稻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不适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仍可以应用于疣粒野生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护意义 [J].
朱明雨 ;
王云月 ;
朱有勇 ;
卢宝荣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187-191
[2]   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F1代的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J].
贾东亮 ;
舒理慧 ;
宋运淳 ;
覃瑞 ;
祝莉莉 ;
何光存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03) :177-180+263
[3]   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J].
钟代彬 ;
罗利军 ;
应存山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40-43
[4]   野生稻与栽培稻及种间杂种F1叶表面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J].
张乃群 ;
黄艳兰 ;
舒理慧 ;
祝莉莉 ;
何光存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9, (03) :2-5+98-99
[5]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评价 [J].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9
[6]   野生稻多抗(病)性鉴定——高抗白叶枯病的抗源-疣粒野生稻 [J].
彭绍裘 ;
魏子生 ;
毛昌祥 ;
罗宽 ;
黄河清 ;
肖放华 .
湖南农业科学, 1981, (05) :47-48
[7]   Two new genomes in the Oryza complex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divergence analysis using total genomic DNA hybridization [J].
Aggarwal, RK ;
Brar, DS ;
Khush, GS .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1997, 254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