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35
作者:
李红波
[1
,2
]
吴江国
[3
]
张小林
[1
,2
]
李传武
[4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3]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中心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乡村工业;
用地;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苏南模式;
常熟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1.019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发展迅速,以乡村工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乡村工业用地也成为乡村用地的重要组成,探索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于丰富乡村地理学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在获取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矢量数据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尺度下的乡村工业存在"大分散、小集聚"的分散格局;水陆交通对乡村工业有一定的集聚效应,表现在水陆交通两侧的乡村工业用地远高于其它区域,且各类型、各等级的影响不同;农村居住用地与乡村工业用地的时空距离主要集中在515min内,体现了居住与工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政策因素和地方实际,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以及乡村工业用地整合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