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35
作者
李红波 [1 ,2 ]
吴江国 [3 ]
张小林 [1 ,2 ]
李传武 [4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3]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中心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乡村工业; 用地;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苏南模式; 常熟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1.019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发展迅速,以乡村工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乡村工业用地也成为乡村用地的重要组成,探索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于丰富乡村地理学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在获取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矢量数据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尺度下的乡村工业存在"大分散、小集聚"的分散格局;水陆交通对乡村工业有一定的集聚效应,表现在水陆交通两侧的乡村工业用地远高于其它区域,且各类型、各等级的影响不同;农村居住用地与乡村工业用地的时空距离主要集中在515min内,体现了居住与工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政策因素和地方实际,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以及乡村工业用地整合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土地利用数据用于景观格局分析的研究 [J].
马英莲 ;
陈曦 ;
贺永平 ;
彭树宏 ;
刘萍 .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1, 36 (05) :14-16+19
[2]   制度创新:苏南城镇化的“第三次突围” [J].
罗小龙 ;
张京祥 ;
殷洁 .
城市规划, 2011, 35 (05) :51-55+68
[3]   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对上海的启示 [J].
石忆邵 ;
彭志宏 ;
陈华杰 ;
陈永鉴 ;
范华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6) :32-39
[4]   从空间分析到空间决策的思考 [J].
刘耀林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11) :1050-1055
[5]   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探讨——以常熟市梅李镇为例 [J].
董向锋 .
小城镇建设, 2007, (10) :10-14
[6]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J].
于秋华 ;
于颖 .
财经问题研究, 2006, (12) :16-20
[7]   试论苏南地区乡村城市化转型——以苏州为例 [J].
王勇 ;
李广斌 ;
曹恒德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7) :9-14
[8]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 [J].
马荣华 ;
陈雯 ;
陈小卉 ;
段学军 .
地理学报, 2004, (03) :418-426
[9]   晋中平原地区农村聚落扩展分析 [J].
冯文勇 ;
陈新莓 .
人文地理, 2003, (06) :93-96
[10]   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 [J].
管驰明 ;
崔功豪 .
城市规划, 2003, (10)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