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塑化薄层连续断面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57
作者
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徐美和,唐泽圣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重建,生物塑化,断面解剖;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1996.02.001
中图分类号
R322-34 [解剖标本制作技术];
学科分类号
100101 ;
摘要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用图像工作站为主机,组成三维重建系统,对包含有颅骨、脑干、垂体、血管、神经等多种结构的人体蝶鞍、斜坡区进行了三维重建观测。重建的所有结构均可以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以不同速度连续旋转。三维显示一幅包含50个断面的图像,或转动一幅已重建的图像,仅用1.5s。对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高性能的图像工作站,在编程时将极角排序连结算法和重心位置协调算法相结合,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原始数据采集量大,采用了准确的图像输入方法,图像显示效果好,重建速度快,并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三维重建中准确定位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人下颌下腺淋巴管、血管和腺导管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 [J].
应荣超 ;
章明 ;
韩永坚 ;
汪国昭 ;
陈凯 ;
蔡亦渔 .
解剖学报, 1991, (04) :342-346
[2]   人心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显示的研究 [J].
黄泽奇 ;
左焕琛 ;
刘卫民 ;
丁明 ;
庄天戈 .
解剖学杂志, 1991, (04) :318-321
[3]   手掌及手背动脉的断面解剖与微机三维重建 [J].
张绍祥 ;
何光篪 ;
刘正津 .
解剖学报, 1991, (01) :7-12
[4]   人体器官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 [J].
左焕琛 ;
谭德炎 ;
沈宗文 ;
刘惠民 ;
徐薇苑 ;
庄天戈 ;
张国桢 .
解剖学通报, 1990, (03) :199-203
[5]   电子计算机三维重建用于手解剖研究的初步探讨 [J].
左焕琛 .
解剖学杂志, 1986, (04) :237-242
[6]   青蛙峡核的三维计算机重建 [J].
陆惠民 ;
颜坤 ;
史美德 ;
王秀春 .
解剖学报, 1985, (03) :303-307+349
[7]   电子计算机立体重建、展示和分析猕猴丘脑核团 [J].
许鹿希 ;
Su Hong-sen ;
P.Mercurio ;
M.Heckman ;
K.Ho. .
解剖学通报, 1984,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