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显微结构与物质组成研究

被引:6
作者
孙俊民 [1 ]
温茂 [2 ]
刘惠永 [1 ]
姚强 [1 ]
徐旭常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 内蒙古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所
关键词
煤粉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显微结构; 矿物组成; 化学成分;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7.01.00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我国西南地区三个火电厂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显微结构、矿物和化学组成等的研究表明,在PM10中,随着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比例增加;同原状飞灰相比,PM10以实心结构为主,多孔和空心结构较少;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多数PM10颗粒的表面并不光滑,而是布满了次级微细颗粒;PM10的物相组成与燃煤煤种密切相关,小龙潭电厂PM10主要矿物包括石英、石灰、石膏和赤铁矿,而贵阳电厂PM10则以莫来石和石英为主;据单个PM10颗粒化学组成,将PM10分为硅质、铁质、Ca-铝硅质、Fe-铝硅质、Ca-Fe-铝硅质和硫酸钙六种颗粒类型;从不同采样点PM10元素组成看,从静电除尘器(ESP)前到ESP,PM10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到ESP后,元素Fe、Ca、Mg和Al的含量急剧减少,而Na的含量则迅速增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铝粉煤灰中部分主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 [J].
张战军 ;
孙俊民 ;
赫英 ;
刘刚 ;
王彦武 ;
曹慧芳 .
地球化学, 2006, (06) :660-666
[2]   燃煤飞灰对痕量重金属吸附脱除的研究 [J].
许绿丝 ;
程俊峰 ;
曾汉才 ;
不详 .
热力发电 , 2004, (04) :10-13+1
[3]   燃煤易挥发微量重金属元素行为的试验研究 [J].
张军营 ;
郑楚光 ;
刘晶 ;
刘海明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3, (06) :1043-1046
[4]   煤及其燃烧产物飞灰和底灰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集散规律 [J].
姚多喜 ;
支霞臣 ;
王馨 .
地球化学, 2003, (05) :491-500
[5]   多环芳烃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实时测量与分析 [J].
郑仙荣 ;
李亚冰 ;
张永生 ;
房靖华 ;
钱志强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3, (04) :398-401
[6]   燃煤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分布行为 [J].
吕仲明 ;
李长佶 ;
钟用禄 ;
徐明厚 .
江西电力, 2003, (01) :1-3+19
[7]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 [J].
王明星 ;
张仁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119-124
[8]   煤粉颗粒中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对飞灰特性的影响 [J].
孙俊民 ;
韩德馨 .
煤炭学报, 2000, (05) :546-550
[9]   燃煤电厂飞灰吸附非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检出及意义 [J].
刘惠永 ;
张爱云 .
环境工程, 2000, (02) :56-57+6
[10]   华能南京电厂不同粒径粉煤灰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富集规律 [J].
徐应成 ;
翟建平 ;
涂俊 ;
李文青 ;
裘丽雯 .
地球化学, 1997, (03)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