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与印度地块间早白垩世以来南北向缩短量的估算

被引:2
作者
李朋武
崔军文
高锐
李莉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 纬度运移; 挤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利用古地磁数据 ,对西伯利亚地块、拉萨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印度地块纬度运移量对比表明 ,喜马拉雅地块属于印度地块 ;分隔喜马拉雅和拉萨地块的新特提斯洋盆在早白垩世张开至最大纬度宽度 3 1.9°;早白垩世以来 ,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地块间的纬度缩短量达 5 8.2°。去除新特提斯洋盆最大宽度后 ,西伯利亚和印度地块间的陆壳纬度缩短量达 2 6.3°,大约2 760km。根据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古地磁数据 ,早白垩世以来 ,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间SN向上地壳缩短了约 5 0 .2°。早白垩世以来 ,南部地块的纬度漂移速率大于北部 ,柴达木地块与其以南喜马拉雅地块间的缩短量大于柴达木地块和西伯利亚间的缩短作用 ,纬度运移的明显差异是导致青藏高原挤压、汇聚隆升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M].董学斌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M].潘桂棠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
[3]   用古地磁资料探讨柴达木地块构造演化 [J].
吴汉宁 ;
刘池阳 ;
张小会 ;
任战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9-14
[4]   柴达木地块古地磁研究及其演化 [J].
杨惠心 ;
禹惠民 ;
李鹏武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420-426
[5]   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的古地磁测试及其地质意义 [J].
郑剑东 ;
程国良 ;
白云虹 ;
周春平 ;
孙宇航 ;
孙青格 ;
李素玲 .
中国地震, 1991, (01) :34-39
[6]   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新结果 [J].
董学斌 ;
王忠民 ;
谭承泽 ;
杨惠心 ;
程立人 ;
周姚秀 .
地质论评, 1991, (02) :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