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案件审判的法理问题研究(下)

被引:3
作者
赵秉志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薄熙来案件; 审判; 程序法; 实体法; 刑事法治; 法治建设;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4.04.007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薄熙来案件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案件。薄熙来案件的依法审判,具有彰显法治精神、表明反腐决心、体现人人平等、普及法治教育、维护司法公信、回击政治谣言、回应民众期盼和推进法治进程等多重法治意义。薄熙来案件审判涉及公开审判、实质审判、独立审判、异地审判、辩护权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翻供、非法证据排除、证人资格、证据适格性、证明力等程序法问题,以及明知并认可、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执行上级命令之职务行为的正当化、拒不认罪应否严惩、贪污数额的认定、循私舞弊型滥用职权罪的认定、受贿罪的死刑适用、个人社会贡献能否"将功折罪"、是否漏诉包庇罪等实体法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讨。以薄熙来案件及其教训为镜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要着重强调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持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贪污数额”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究 [J].
徐清 .
中国检察官, 2012, (04) :30-32
[2]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J].
高铭暄 ;
朱本欣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 (01) :20-27
[3]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J].
梁家 .
党建, 1992, (06) :15-15
[4]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彭新林, 2011
[5]  
国际公约与刑法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马长生主编, 2004
[6]  
大明律[M]. 法律出版社 , 怀效锋点校, 1999
[7]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著, 1997
[8]  
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2 重庆日报 . 2012
[9]  
公诉人:薄熙来当庭翻供拒不认罪必须严惩 .2 http://news.qq.com/a/20130826/009694.htm . 2013
[10]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