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9
作者
李绅崇
曾亚文
申时全
李本逊
张忠省
戚六花
普晓英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昆明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耐冷性; 孕穗期; 稻作区; 地理分布;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4.05.00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云南 16个地州和 5个稻作区为单位 ,对 4 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0 .5 88 ) ,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 (0 .0 80 )。(2 )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 ,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 ,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接近或超过 70 %。因此 ,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 (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 ,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均大于 6 5 %。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 ,可将 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 (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 ,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 ,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 ,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徐福荣 ;
张金渝 ;
普正贵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6-11
[2]  
Identification of two closely link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cold tolerance on chromosome 4 of ric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nther length[J] . K. Saito,K. Miura,K. Nagano,Y. Hayano-Saito,H. Araki,A. Kato.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