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言”到“华语”——寻根探源话名号

被引:10
作者
张德鑫
机构
[1]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关键词
民族; 共同语; 通语; 权利主体; 华语教学; 雅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零 缘起 我们炎黄子孙使用的共同语或标准语,历来有诸多不同名称,如:雅言、汉语、官话、国语、普通话、华语等。 一物多名,难免有不便和弊端。近年来,为汉语“正名”的呼声不断。如;张拱贵、王维周先生著文主张“应该恢复使用‘国语’这一科学名称”,新加坡国立大学陈重瑜教授认为“‘华语’一词最为清楚、明确,涵盖面也最广,指的是华人的共同语,包括了汉满蒙回藏及其他的少数民族,又超越了地缘上的限制。因此,以‘华语’一词概括普通话及国语可以说是清楚又周全,更何况‘华文’一词已被广泛地使用了”。对此,国内不乏响应者,也认为“还是称‘华语教学’好”,并“期待着学术界能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笔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也对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名称颇有异议,希望能“正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还是称“华语教学”好 [J].
关文新 .
汉语学习, 1992, (01) :43-45
[2]   汉语的地域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J].
张德鑫 .
世界汉语教学, 1988, (02) :95-97+94
[3]   华语(普通话、国语)与北京话 [J].
陈重瑜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 (04) :49-60
[4]   从“汉语”名称论汉语词汇史研究 [J].
郭良夫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 (04) :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