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求解程序

被引:26
作者
王军祥 [1 ]
姜谙男 [1 ]
宋战平 [2 ]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渗透系数; 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 损伤参数反演;
D O I
10.16285/j.rsm.2014.s2.025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的耦合作用下更易造成隧道围岩坍塌或涌水等灾害。首先,将围岩材料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完全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实现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数值求解。其次,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根据岩石处于弹塑性状态时渗透系数动态演化公式,建立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并给出三场耦合情况下的数值求解迭代方法。针对耦合模型中涉及参数较多且不易测定的问题,基于差异进化算法原理建立智能反分析方法,对耦合模型中的损伤参数进行反演。最后,利用C++语言编制相应的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程序和参数反演程序,利用所编程序进行以下计算:(1)对智能反分析程序的性能、正确性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差异策略、交叉因子、变异因子的反演精度和收敛速度。(2)分别采用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计算。(3)不考虑力学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孔隙水压力、渗流量的计算。(4)采用所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隧道围岩应力场、渗流场以及损伤场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智能反分析程序能够较好地解决耦合模型中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为实际工程中获得不易测定的计算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所建立的耦合模型通过应力、渗流和损伤的相互作用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岩石材料的宏观破坏现象,所编计算程序能够模拟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之间的耦合特性,为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方法,研究结论为后期对实际隧道工程进行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26 / 637+644 +64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渗流数值计算与程序应用.[M].毛昶熙.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2]   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进展 [J].
李根 ;
唐春安 ;
李连崇 .
力学进展, 2012, (05) :593-619
[3]   考虑渗流-应力耦合效应的深埋引水隧洞衬砌损伤演化分析 [J].
刘仲秋 ;
章青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10) :2147-2153
[4]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分析与工程应用 [J].
赵延林 ;
王卫军 ;
黄永恒 ;
曹平 ;
万文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01) :24-32
[5]   岩体水力劈裂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 [J].
沈振中 ;
张鑫 ;
孙粤琳 .
计算力学学报, 2009, 26 (04) :523-528
[6]   泥岩隧道施工过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全耦合损伤模型研究 [J].
贾善坡 ;
陈卫忠 ;
于洪丹 ;
李香玲 .
岩土力学, 2009, 30 (01) :19-26
[7]   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应力-损伤-渗流耦合分析 [J].
张巍 ;
肖明 ;
范国邦 .
岩土力学, 2008, (07) :1813-1818
[8]   岩石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 [J].
叶源新 ;
刘光廷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4) :2518-2525
[9]   岩土材料弹塑性正交异性损伤耦合本构理论 [J].
沈新普 ;
泽农·慕容子 ;
徐秉业 .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1, (09) :927-933
[10]   岩石破裂过程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J].
杨天鸿 ;
唐春安 ;
朱万成 ;
冯启言 .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04) :48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