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若干问题及其应对

被引:4
作者
侯孟君
马子云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公众参与; 参与意识; 参与程序; 反馈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7 [地方法制];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和协商民主理论,表现为公民平等地参与民主意志的形成过程。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障公众对地方立法机关的监督,最终提高地方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实践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并从参与意识、参与程序和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寻求改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效果的方法,以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增强地方立法的社会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蔡定剑
    [J]. 团结, 2009, (04) : 32 - 35
  • [2] 协商民主引论
    陈家刚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3) : 26 - 34
  • [3] 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
    魏健馨
    [J]. 政治与法律, 2004, (01) : 32 - 38
  • [4] 论法的精神.[M].(法) 孟德斯鸠; 著.商务印书馆.2012,
  • [5] 参与和民主理论.[M].(美) 佩特曼 (Pateman;C.)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 [6]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英) 边沁 (Bentham;J.) ; 著.商务印书馆.2009,
  • [7] 和谐与宽容.[M].魏健馨; 著.法律出版社.2006,
  • [8] 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美)罗伯特·A.达尔(RobertA.Dahl)著;周军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9]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