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本体论——试论戴维·莫利的积极受众论

被引:5
作者
金惠敏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关键词
霍尔; 莫利; 积极受众; 日常生活; 社会本体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1 [西方马克思主义];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4 ; 010101 ;
摘要
积极受众论是伯明翰学派对电视研究的一大贡献,从广义的大众文化研究来看,它也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如今,积极受众论已成为英国文化研究的基本库存和当代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定理。但是对于"受众"何以是"积极的"这一积极受众论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在其主要阐发者莫利那里,很难找到哲学上的论证。因而严格说来,一个积极的受众论就仍然有待完成。本文主要从对莫利的人种志研究和有关理论阐说的细读中,批判了其在话语层面寻找积极受众的不彻底的路子,而推演出一个社会本体论的"受众"概念,它假定:受众是因其作为社会本体的存在而具备"抵抗"能力的;或者说,受众的"物质性存在"才是其积极抵抗的最终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传播学史.[M].(美)E.M.罗杰斯(EverettM.Rogers)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 [2] 生活世界现象学.[M].(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 [3] 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
  • [4] 周边集.[M].[俄]М.巴赫金著;李辉凡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5] 国家赔偿法释论.[M].皮纯协;冯军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
  • [6] 西藏考古.[M].(意)杜 齐著;向红笳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
  • [7] 英美诗歌戏剧研究.[M].郑敏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 [8] 汉语语法常识.[M].张志公撰;.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