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其消解——基于信息公开视角

被引:3
作者
谭和平
机构
[1] 广西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信息公开; 诱因; 消解;
D O I
10.16072/j.cnki.1243d.2007.01.008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从信息公开视角看,信息传播失真引发集群行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零和博弈,信息不公开诱发“自立救济”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基于此,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建设回应性政府,加强舆论性载体的引导和利用、有效实现社会控制,增加沟通信息的“透气孔”、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防止、减缓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冲击的重要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J].
陈映芳 .
战略与管理, 2003, (06) :87-92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J].
刘莹 .
情报资料工作, 2000, (02) :1-3
[3]  
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王伟著, 2005
[4]  
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 , 李步云主编, 2002
[5]  
法团主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静著, 1998
[6]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7]  
社会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苏]安德列耶娃,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