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季稻混栽地区第三代螟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被引:4
作者
诸茂龙
陈旻
陈亨康
朱宝南
胡恒怡
蒋明星
机构
[1] 浙江省安吉县植保站!安吉
[2]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杭州
关键词
第三代螟虫; 发生; 为害; 寄生蜂; 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 [按栽培制度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了单双季稻混栽地区第三代水稻螟虫在中稻、单晚稻和连晚稻上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结果表明,第三代螟虫的发生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和大螟数量较少,为害状主要是虫伤株和白穗,枯孕穗极少,中稻、单晚稻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显著高于连晚稻,且中稻田最早,连晚田最迟。卵孵高峰期基本上与各稻作的破口至齐穗期相吻合,在破口至齐穗期施用20 % 三唑磷 E C 和5 %锐劲特 S C,防效可达886 % ~100 % 。二化螟幼虫的残留量和分布位置以中稻最高,单晚稻次之,连晚稻最低;二化螟的卵寄生蜂只有1 种,寄生率7 % 左右,幼虫寄生蜂有6 种,寄生率15 % 左右。并提出了第三代螟虫的防治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湘北第三代二化螟对杂交晚稻危害特点的研究 [J].
黄绍华 ;
刘琴乐 .
昆虫知识, 1997, (06) :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