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86
作者
琚宜文 [1 ,2 ]
李清光 [1 ,2 ]
颜志丰 [1 ,2 ]
孙盈 [1 ,2 ]
鲍园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类型; 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下水化学;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4.008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煤层气成因研究涉及到煤层气的形成机理、运移和逸散、母质特性和形成环境等,并与盆地演化和资源评价等有密切的关系。从地球化学角度对现阶段煤层气成因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系统总结了各成因类型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煤化作用各阶段形成的不同成因类型煤层气具有不同的成因机理、气体成分特征和δ13C(CH4),δD(CH4)和δ13C(CO2)等同位素组成差异;稀有气体在煤层气成因研究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不同的煤层气形成机制下,煤岩饱和烃和芳香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特征;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和微生物的活动对煤层气的形成和运移有重要影响;微生物产气的探索将为煤制气提供新思路。最后指出,煤层气成因综合识别、复杂地质演化条件下不同成因类型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与煤制气相关的煤层气形成机制探索等几个方面将是今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淮北煤田芦岭矿区次生生物气地球化学证据及其生成途径 [J].
佟莉 ;
琚宜文 ;
杨梅 ;
侯泉林 ;
张文静 ;
房立志 ;
颜志丰 .
煤炭学报, 2013, 38 (02) :288-293
[2]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分馏机理 [J].
秦胜飞 ;
唐修义 ;
宋岩 ;
王红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2) :1092-1097
[3]   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陶明信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648-652
[4]   中国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秦胜飞 ;
赵靖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1-6+11
[5]   无机成因油气论和无机成因的气田(藏)概略 [J].
戴金星 ;
石昕 ;
卫延召 .
石油学报, 2001, (06) :5-10+7
[6]  
COMPOSITION, CARBON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IGIN OF COAL-BED GASES IN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S[J].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关德师.Science in China,Ser.B. 1987(12)
[7]  
石油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陈义才, 2007
[8]  
烃源岩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程克明等著, 1995
[9]  
Chemical compound classes supporting microbial methanogenesis in coal[J] . Agnieszka Furmann,Arndt Schimmelmann,Simon C. Brassell,Maria Mastalerz,Flynn Picardal.Chemical Geology . 2013
[10]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associated with shale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in eastern Illinois Basin (Indiana), USA[J] . Ling Gao,Simon C. Brassell,Maria Mastalerz,Arndt Schimmelman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