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规律研究

被引:87
作者
许全喜
机构
[1]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关键词
泥沙动力学; 河道冲淤; 计算分析;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干流河道冲淤规律,并与原预测成果进行了比较。1966年-2002年宜昌至大通河段河道冲淤纵向分布以城陵矶为界,表现为"上冲、下淤",平滩河槽冲淤总体平衡,"冲槽、淤滩"特征明显。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长江中下游河道原有的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全程冲刷已发展到湖口以下的大通,河床冲淤形态转变为"滩、槽均冲",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与实测成果相比,宜昌至武汉河段河床冲刷预测情况基本吻合,武汉以下河段则在定性上有所差异;坝下游冲刷的速度和范围大于论证阶段的预计,这主要与三峡入、出库水沙条件较原设计成果相差较大,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活动增多和局部航道整治工程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J].
许全喜 ;
袁晶 ;
伍文俊 ;
肖宜 .
泥沙研究, 2011, (02) :38-46
[2]   河道冲淤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J].
舒彩文 ;
谈广鸣 .
泥沙研究, 2009, (04) :68-73
[3]   规范长江中下游河道工程类采砂管理的思考 [J].
高秀玲 .
人民长江, 2006, (10) :28-29+32
[4]   长江干流河道对流域输沙的调节作用 [J].
戴仕宝 ;
杨世伦 ;
李鹏 .
地理学报, 2006, (05) :461-470
[6]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J].
李义天 ;
孙昭华 ;
邓金运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03) :283-295
[7]  
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M].季学武;王俊主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8]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M].长江水利委员会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