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

被引:91
作者
闫广芬
张栋科
机构
[1]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体系架构; 创新应用; 人才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而其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成为制约"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推进的关键。以此为背景,该文尝试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智慧平台、两个数据库、三项支撑技术、四类参与主体、五种服务功能"。智慧管理平台是"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系统应用平台;"培养过程数据库"和"教学资源数据库"是体系架构运行的重要载体;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是支撑体系架构的三项关键技术;职业院校、用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是四类主要参与主体;有效支撑连通、聚合、预测、协作与体验等五种服务功能。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运行中,设计了需求与反馈结合的招生决策机制、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众创空间支持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创新应用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互联网+[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阿里研究院, 2015
[12]  
互联网+[M]. 中信出版社 , 马化腾, 2015
[13]  
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车明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22)
[14]   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 [J].
王佑镁 ;
包雪 ;
王晓静 .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 (02) :3-10
[15]  
以职业素质为本位构建高职教育课程[J]. 李蕾.山东社会科学. 2014(S2)
[16]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J].
杨宗凯 ;
杨浩 ;
吴砥 .
教育研究, 2014, 35 (03) :88-95
[17]   创建职业体验中心 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J].
查良松 .
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2) :52-54
[18]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改革——基于海峡两岸的比较 [J].
王秦 ;
李宇红 ;
刘建国 .
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4 (07) :17-20
[19]   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J].
柯清超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4) :9-13
[20]   泛在网络研究综述 [J].
张平 ;
苗杰 ;
胡铮 ;
田辉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 (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