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碳减排目标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张宏艳
江悦明
冯婷婷
机构
[1]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CO2排放; STIRPAT模型; LMDI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 ; 020106 ;
摘要
中国向世界承诺将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其他城市更具有"示范作用"。本文以北京市产业结构为基础,根据能源消耗种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公布的折算系数和北京实际生产总值,计算1995-2012年北京市碳排放水平。文中首先运用基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可拓展随机模型,检验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与CO2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计算出总体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对贡献水平。而后重点把三大产业进行细分为7个产业,即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生活部门,验证了细分产业与CO2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计算出各个产业的相对贡献水平。随后利用对数权重平衡分析法先对三大产业的CO2排放水平进行绝对量分解,同时按7个产业进行绝对量分解,并结合随机拓展模型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效应,提出要同时加快内部产业升级与产业间协调发展,加快提升第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地方政府碳减排压力驱动因素的省际差异——基于STIRPAT模型 [J].
陈志建 ;
王铮 .
资源科学, 2012, 34 (04) :718-724
[2]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 余泳泽,杜晓芬.产业经济评论. 2011(04)
[3]   能源约束视角下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模拟与演进分析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付承伟 ;
武红 .
资源科学, 2012, 34 (01) :29-34
[5]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6]   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中国软科学, 2008, (05) :27-29+31
[7]   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 [J].
邢芳芳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段晓男 ;
郑华 ;
苗鸿 .
环境科学, 2007, (09) :1918-1923
[8]  
Scenario Analysis of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s Based on IPAT Model[J] . WANG Di,NIE Rui,SHI Hai-ying.Energy Procedia . 2011
[9]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ources of decarboni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1992–2006[J] . Youguo Zhang.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8)
[10]  
Dynamics of energy-related CO 2 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1980 to 2002: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ergy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effects[J] . Libo Wu,Shinji Kaneko,Shunji Matsuoka.Energy Policy . 20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