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20
作者
黄遥
吴宁
林冬梅
李琳
王建卫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诊断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病理科
[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诊断科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动态CT增强扫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4 [胸部及呼吸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病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武忠弼 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