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

被引:5
作者
郑家喜
杜长乐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财政支农项目; 财政支农项目评审; 信息不对称;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09.05.008
中图分类号
F812.8 [农村财政];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在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中,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评审专家之间、政府与农户(农业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包括造成劣货驱逐良货、不公平竞争、为腐败者提供"隐身衣",对政府信用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财政支农的越位和缺位;而信息的事后不对称则导致"道德风险",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事后违约、政府财政支农效率低下、行政监督和评估困难。根据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其危害,应完善信用体系、规范信用秩序、消除信用约束;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实施公众参与减少政府效率损失;完善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完善项目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项目支持方式;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监督失灵:信息不对称下的“自我”财政监督 [J].
孟飞平 .
科技经济市场, 2006, (06) :68-68
[2]   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 [J].
吴梅兰 ;
刘勤志 .
情报杂志 , 2006, (06) :103-104
[3]   对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信息不对称的思考 [J].
李磊 ;
刘鹏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6) :58-59
[4]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效率的提高与公众参与 [J].
岳书敬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3) :13-15
[5]   论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用的影响 [J].
侯琦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199-201
[6]   财政监督理论依据: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失效 [J].
江龙 .
财政研究, 2002, (12) :2-6
[7]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J].
蒋海 .
财经研究, 2002, (02)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