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红壤重建森林林下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17
作者
刘苑秋
罗良兴
杨国平
牛德奎
孙科辉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2] 江西省泰和县林业局
[3] 江西省弋阳县林业局
[4]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南昌
[5] 江西泰和
[6] 江西弋阳
[7] 江西南昌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林下植被;
D O I
10.13836/j.jjau.2004159
中图分类号
S714.6 [森林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地处江西弋阳县和泰和县退化红壤区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不同模式重建森林第10年的林下植被状况及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微生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在严重退化红壤上进行人工重建森林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禾本科草本植物逐渐消退,荫性的蕨类、藓及其它喜林下荫湿环境下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恢复10年后地带性植物种类开始自然更新。(2)在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中,其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有一定差异,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枫香×马尾松株间混交林模式,最低的是桉树纯林模式;丰富度较高的是晚松纯林和湿地松纯林,较低的是木荷、桉树纯林。(3)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郁闭度、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团聚度、非毛管孔隙度的线性回归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林下植被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随土壤团聚度、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6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土壤酶特性影响 [J].
刘苑秋 ;
杨家林 ;
杜天真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06) :791-795
[2]   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关系的研究 [J].
陈建宇 .
福建林业科技, 2000, (04) :56-60
[3]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4) :34-40
[4]   杉木林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J].
姚茂和 ;
盛炜彤 ;
熊有强 .
林业科学, 1991, (06) :644-648
[5]  
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丁明懋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