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和年限下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23
作者
樊文华 [1 ]
李慧峰 [1 ]
白中科 [2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系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模式; 复垦年限; 土壤肥力;
D O I
10.13842/j.cnki.issn1671-8151.2006.04.002
中图分类号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我国工矿区大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露天矿产开采所造成的以土地破坏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通过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物理性状的分析测定,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对煤矿区复垦地表层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复垦时间及复垦植被配王方式各有其优势,复垦时闻越长乔木类植物混交林的生物群落越复杂,我们可以在复垦初期种植沙棘防风回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逐步增加油松、刺槐、榆树、杨树等树种,植被演替类型增加,从而得到长期稳定生长的植物,在搞好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向经济效益转化,以利矿区的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白中科,赵景逵主编, 2000
[2]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演替和植被演替的相互影响 [J].
陕永杰 ;
郝蓉 ;
白中科 ;
赵景逵 .
煤矿环境保护, 2001, (05) :28-30
[3]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