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洪古勒楞组时代的新认识

被引:25
作者
夏凤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牙形类,微体脊椎动物,洪古勒楞组,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85 [微体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乃至整个新疆北部以海相为主的层位上最高的晚泥盆世晚期的沉积。然而牙形类和微体脊椎动物的研究证实,该组跨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它至少包括了一小部分弗拉晚期和主体部分为法门早期的沉积。两个牙形类带LaterhenanaZone和MiddlecrepidaZone被识别出,它们在F-F界线附近,并分别在大绝灭事件(在linguiformisZone内)之前后。另一个层位更高的牙形类带LatecrepidaZone也可能存在。同时还证实,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正常层序”的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的层序是倒转的。由此,含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bicum等的陆相层在下(此层可能归于该组下伏的朱鲁木特组),而产牙形类和其它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的海相层在上。按牙形类年代带的年代地层时间表(Fordham,1992),该组距今约368-364百万年。至于它和邻近地区和布克河组的关系,由于后者发现了更高层位的牙形类,两者还不能完全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5+329-330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