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交易机制的比较对我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启示

被引:11
作者
崔恺媛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配额排放体系; 自愿减排机制; 碳交易价格; 边际减排成本;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7.05.014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通过回溯《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历程,说明形成国际上两种碳交易机制的历史根源,基于两种碳交易机制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整体规律,短期碳交易价格受配额供求关系的影响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其价格波动过程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相关、也与不同行业的碳边际减排成本相关;从宏观层面来看,与碳交易初始配额的发放量、惩罚机制和环境监管机制相关。通过总结国外碳交易机制的价格波动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政府稳定碳交易价格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干涉,保持碳交易价格的正常走势,利用补贴、CDM机制辅助碳交易市场的减排功能,使得市场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率。另外,在碳交易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实时监管并搜集交易数据,从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先导性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欧美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陈鹏.华东政法大学.2012, 01
[2]  
欧美碳交易对我国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的启示.[D].王轩.上海交通大学.2007, 07
[3]  
The Kyoto Protocol: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s.[J].Christoph Böhringer.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