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47
作者
陈海泓
孙枢
李继亮
王清晨
彭海波
徐树桐
许靖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3] 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雪峰山; 中生代; 造山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雪峰山具有碰撞型造山带的特征。造山作用发生在中生代。根据碰撞造山带的薄壳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划分出俯冲壳楔,仰冲壳楔与构造混杂岩三个基本单元。作为俯冲壳楔的杨子板块由前陆盆地与前陆褶冲带所表征,而作为仰冲壳楔的华南板块则以刚性基底推覆体与盖层推覆体所标示,以往称之为板溪群的岩石似应根据其构造特征划分为刚性基底推覆体(具 Smith 地层学意义)和陆壳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湖南黔阳镁铁-超镁铁质岩Sm-Nd年龄测定
    周新华
    程海
    陈海泓
    Martin Meier
    [J]. 地质科学, 1992, (04) : 391 - 393
  • [2] 华南与扬子板块早三叠世分隔的古地磁学初步证据
    陈海泓
    孙枢
    李继亮
    许靖华
    Friedrich Heller
    Jon Dobson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2, (06) : 537 - 539
  • [3] 湖南小龙门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附视频
    孙瑞民
    蔡学林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 91 - 99
  • [4]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 10
  • [5] 湖南火山岩的时空演化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金鹤生
    傅良文
    [J]. 地质论评, 1986, (03) : 225 - 235
  • [6] 湘西黔东寒武纪深水碳酸盐重力沉积
    高振中
    段太忠
    [J]. 沉积学报, 1985, (03) : 7 - 22+135
  • [7] 薄壳板块构造模式与冲撞型造山运动
    许靖华
    何起祥
    [J]. 中国科学, 1980, (11) : 1081 - 1089
  • [8] 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M].关士聪著;.科学出版社.1984,
  • [9] 中国古地理图.[M].刘鸿允编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