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

被引:7
作者
兰天伟 [1 ,2 ,3 ]
张宏伟 [1 ]
李胜 [1 ]
韩军 [1 ]
李晓丹 [1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低煤阶煤层气; 阜新盆地; 构造演化; 断陷盆地; 成藏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阜新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的研究,为煤层气开采提供依据.分析了阜新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形成过程,经历了初始裂陷期(义县期)、快速裂陷期(阜新组沉积期)和收缩期(孙家湾期),形成了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特征,提出了煤储存厚度、岩浆体侵入和地质构造是煤层气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王营-刘家区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影响王营-刘家区煤层气藏的主控因素,确定煤层气藏为水动力—岩墙封堵式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对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J].
翟光明 ;
何文渊 .
天然气工业, 2008, (03) :1-4+133
[2]   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 [J].
朱志敏 ;
沈冰 ;
崔洪庆 ;
周家云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3) :67-70
[3]   中国低阶煤储层特征分析 [J].
傅小康 ;
霍永忠 ;
陈东 ;
杨秀春 .
中国煤层气, 2006, (02) :42-46
[4]   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类型初探 [J].
刘洪林 ;
赵国良 ;
门相勇 ;
王红岩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2) :165-168
[5]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 [J].
陈兆山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5) :567-570
[6]  
中国煤层气资源[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叶建平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