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申扎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部孢子组合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8
作者
纪占胜 [1 ]
姚建新 [1 ]
高联达 [1 ]
武桂春 [1 ]
蒋忠惕 [2 ]
傅渊慧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资料中心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孢子组合; 冈瓦纳冰川; 永珠组; 维宪阶;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甚至泥盆纪晚期分子。呈现出新老化石的混合现象;3)北半球和南半球孢子的混合组合,同时也是冷、暖微古植物群混合,既有相当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以及西欧维宪期典型属种,又有南半球澳大利亚(包括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维宪期的典型种。从孢子化石混合现象看,永珠组应为近岸浅水或滨海条件下的沉积,下伏地层的孢子化石再沉积现象说明当时有一次很大的海平面下降,在邻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蚀区。说明杜内期末期—维宪期初期,申扎地区出现一次由冈瓦纳大陆冰川发育造成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区域上不整合界面———洛工组或“巴日阿朗寨段”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混合孢子组合中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孢子化石的发现,印证了杨式溥、范影年和林宝玉推断的冈瓦纳冰川自早石炭世维宪期(大塘期)开始就影响到西藏申扎的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