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坝谷幅变形机制及非饱和裂隙岩体有效应力原理研究

被引:44
作者
杨强 [1 ]
潘元炜 [1 ]
程立 [1 ]
刘耀儒 [1 ]
周钟 [2 ]
薛利军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有效应力; 塑性变形; 高拱坝;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5.0972
中图分类号
TV223 [地基基础及其加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蓄水期谷幅变形影响着高拱坝当前工作性态和长期安全状况,但拱坝设计方法中尚没有相关的评价标准。首先总结蓄水期高拱坝坝址谷幅变形规律和常规数值方法计算的难点。从裂隙水压力的作用规律出发,在弹塑性模型屈服函数中引入静水压力,并应用于锦屏一级拱坝蓄水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监测值符合良好,初步解释谷幅收缩等坝址区山体变形现象。探索蓄水初期裂隙岩体的细观变形机制,提出非饱和、非贯通裂隙岩体中的有效应力原理。结果表明,裂隙水压力改变岩体平衡状态,是蓄水后坝址区岩体产生塑性变形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58 / 226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溪洛渡特高拱坝初期蓄水期监测反馈分析 [J].
张冲 ;
尹华安 .
水电站设计, 2014, 30 (02) :7-12+25
[2]   二滩高拱坝裂缝监测与控制措施综合分析 [J].
杨弘 ;
涂向阳 ;
奚智勇 .
人民珠江, 2010, 31 (06) :66-69
[3]   大型复杂岩质高边坡安全监测与分析 [J].
张金龙 ;
徐卫亚 ;
金海元 ;
刘大文 ;
蔡德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9) :1819-1827
[4]   水库蓄水对库底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J].
王俊杰 ;
朱俊高 ;
王克东 ;
徐建荣 .
岩土力学, 2005, (10) :70-75
[5]   李家峡拱坝左岸高边坡岩体变位与安全性态分析 [J].
杨杰 ;
胡德秀 ;
关文海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153-162
[6]   基于D-P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积分研究 [J].
杨强 ;
杨晓君 ;
陈新 .
工程力学, 2005, (04) :15-19+47
[7]   库水位上升诱发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J].
刘才华 ;
陈从新 ;
冯夏庭 .
岩土力学, 2005, (05) :769-773
[8]   中国西南岩石高边坡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 [J].
黄润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292-297
[9]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荷载地壳形变-GPS观测研究 [J].
杜瑞林 ;
乔学军 ;
王琪 ;
邢灿飞 ;
游新兆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9) :47-52+122
[10]   江垭模式——水库蓄水引起大坝抬升变形 [J].
伍法权 ;
祁生文 .
岩土工程界, 2003, (01)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