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性品种选择

被引:28
作者
赵丽芬 [1 ]
李增书 [1 ]
张寒霜 [2 ]
王凯辉 [2 ]
机构
[1]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性; 品种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作对照,对14份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试验材料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但趋势基本相同;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发病程度不同,从前、中、后期呈逐渐加重之势,后期黄萎病发生最重,且材料之间差异很大,后期鉴定应作为黄萎病鉴定的主要时期,前、中期也应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供试材料中鉴定高抗黄萎病材料1份,抗病材料1份,耐病材料9份,说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对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且可在棉花植株内表达;抗病好的材料皮棉产量不一定最高,品种选育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抗病性是重要依据,产量才是最终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方法探讨 [J].
简桂良 ;
卢美光 .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04) :356-360
[2]   棉花黄萎病连年流行的原因及对策 [J].
简桂良 ;
邹亚飞 ;
马存 .
中国棉花, 2003, (03) :13-14
[3]   中国棉花枯、黄萎病病原菌研究 [J].
石磊岩 .
棉花学报, 1996, (06)
[4]  
棉作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孙济中,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