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基于省级数据分析

被引:23
作者
张可云
裴相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指标体系; 熵权法; 效用函数合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三个角度,构建测算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效用函数合成法分别测算一级指标权重,并用熵权法测算二级指标权重,对中国四大板块及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分别以四大板块及省级区域数据为标准对全国层面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最高,之后依次是东北、中部和西部;除东北地区呈下降趋势外,其他三个地区均有所上升。在31个省市区中,东部地区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各省份之间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除上海、北京、天津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省份均有所增加。在全国层面,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在问题区域中,落后地区的短板在于教育和医疗,膨胀区域的问题在于人口过多集聚导致效用降低,衰退区域的缺陷在于多数指标呈下降趋势。因此,落后地区应优先加大教育与医疗投入,膨胀区域既要加快各项指标间的均衡发展又要适当控制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衰退区域发展重点在于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125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新常态与区域协调发展 [J].
张可云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3) :102-108+156
[2]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与实现路径 [J].
石敏俊 ;
徐瑛 .
环境保护, 2018, 46 (10) :14-18
[3]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基本特征 [J].
杨开忠 .
中国国情国力, 2016, (05) :6-8+5
[4]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J].
韩增林 ;
李彬 ;
张坤领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035-2048
[5]   区域经济一体化:追求理想的共赢格局 [J].
张可云 .
区域经济评论, 2015, (06) :5-7
[6]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J].
覃成林 ;
郑云峰 ;
张华 .
经济地理, 2013, 33 (01) :9-14
[7]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亦或冒进[J]. 薄文广,安虎森,李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0)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 [J].
覃成林 ;
张华 ;
毛超 .
经济体制改革, 2011, (04) :34-38
[9]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新解 [J].
王琴梅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6) :46-50
[10]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