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14
作者
陈新民 [1 ]
刘翔 [2 ]
叶冬青 [2 ]
黄芬 [2 ]
刘业勋 [3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体育教研室
[2]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3] 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运动活动; 流行病学方法; 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2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伤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32.24%,男生伤害报告率(42.37%)高于女生(17.92%)。不同学校、年级、运动场地伤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不良和近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安全教育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较为多见。结论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536 / 53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 [J].
陈峰 ;
王勇 ;
闫军 ;
吴敏 .
四川体育科学, 2006, (02) :48-49+52
[2]   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 [J].
王建军 ;
于德顺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5) :681-683
[4]   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林莉萍 ;
胡大林 ;
伍德娥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3) :79-79
[5]   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调查分析 [J].
刘国礼 ;
张泽丹 ;
卢燕茹 ;
彭智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04) :92-93
[6]   合肥市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J].
宋玉梅 ;
陈道俊 ;
尹婧 ;
张会 ;
叶冬青 .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03) :267-268
[7]   某市3所大学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情况 [J].
刘国礼 ;
卢燕茹 .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02) :124-125
[8]   大学生运动伤害情况分析 [J].
郑松源 ;
李丽萍 ;
王荔 .
疾病控制杂志, 2000, (04) :335-336
[9]   伤害——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J].
殷大奎 .
疾病控制杂志, 2000, (01) :1-3
[10]   2553名7~16岁儿童伤害的现况分析 [J].
李丽萍 ;
黄革 ;
马小红 ;
罗家逸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01)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