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肺膨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20
作者
邱海波
谭焰
周韶霞
杨毅
刘少华
郑瑞强
黄英姿
郭凤梅
机构
[1]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ICU
[2]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ICU 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
[3] 南京
[4] 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肺膨胀; 血液动力学; 肺力学; 氧代谢;
D O I
10.19460/j.cnki.0253-3685.2003.02.002
中图分类号
R563.8 [呼吸衰竭];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控制性肺膨胀 (SI)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和疗效维持时间。方法 以 2 0例早期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SI(30cmH2 O ,2 0s) ,观察患者血液动力学、肺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  2 0例患者均能耐受SI。 1 6例患者在实施SI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明显升高 ,4例患者对SI的反应不佳 ,SI治疗有效率达 80 %。SI有效组患者实施SI前的SaO2 为 (92 6± 2 5) % ,SI结束时明显升高到 (95 0± 2 3) % ,SI后 4h仍高达 (96 5± 1 4) %。SI前肺内分流率 (Qs/Qt)为 (34± 8) % ,SI结束时显著降低到 (2 8± 8) % ,SI后 4h为 (2 4± 1 2 ) %。SI有效组患者在SI治疗后 ,肺动态顺应性 (Cdyn)显著增加 ,而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峰压显著降低。SI有效组肺容积逐渐增加 ,可达到 (1 7 1± 9 0 )ml/kg ;SI无效者肺容积仅为 (8 3± 0 6)ml/kg(P <0 0 5)。与SI前比较 ,SI有效组患者在实施SI时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均显著增加 (P <0 0 5) ,但SI结束后均迅速恢复到SI前水平。SI前后心脏指数无明显改变。SI后观察 4h无气压伤发生。结论 SI能有效改善ARDS氧合 ,提高肺顺应性 ,增加肺容积 ,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短暂 ,是安全有效的肺复张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应用肺动态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的研究 [J].
邱海波 ;
周韶霞 ;
郭凤梅 ;
杨毅 ;
谭焰 ;
林爱华 ;
陈真如 .
中华内科杂志, 2001, (09) :48-51
[2]  
Lung recruitment and lung volume maintenance: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oxygenation and preventing lung injury during both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J] . P. C. Rimensberger,J.-C. Pache,C. McKerlie,H. Frndova,P. N. Cox.Intensive Care Medicine . 2000 (6)
[3]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sustained inflation for alveolar recruitment in adul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J].
Lapinsky, SE ;
Aubin, M ;
Mehta, S ;
Boiteau, P ;
Slutsky, AS .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1999, 25 (11) :1297-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