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7ACA酰化酶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MMR204/pZC1)批式补糖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4
作者
龚巍
陈军
杨蕴刘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GL-7ACA酰化酶; 基因工程菌; 批式补料发酵;
D O I
10.13345/j.cjb.2004.06.030
中图分类号
TQ465 [抗菌素制造];
学科分类号
100705 ;
摘要
戊二酰 7 氨基头孢烷酸 (GL 7 ACA)酰化酶 (3 1 5 11)可有效催化GL 7ACA分子中戊二酰基侧链水解 ,形成 7 氨基头孢烷酸 (7 ACA)而成为两步酶法生产 7 ACA的重要工业用酶之一。在已构建的GL 7ACA酰化酶基因(acy)重组质粒pZC1基础上 ,进一步对酰化酶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coliMMR2 0 4 pZC1的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 ,工程菌的最佳发酵温度为 33℃ ,pH7 5~ 8 5的微碱条件有利于酶的生成。LB培养基补加适量葡萄糖 (1~ 5g L) ,可提高发酵生物量和产酶水平 ,但葡萄糖的过量补加 (6g L以上 ) ,则导致发酵液偏酸 (低至pH4 0 )而完全抑制酰化酶生成 ,并证明工程菌生长和产酶对乙酸的抑制效应较为敏感。同时通过 5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试验 ,对恒速流加、pH反馈控制和指数流加等三种补糖模式的发酵产酶进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三种方式的补糖条件下 ,acy基因在tac启动子控制下 ,呈组成型表达 ,细胞生长与产酶同步 ,无需诱导 ;其中 ,以指数流加方式得到的生物量和产酶水平最高。而从acy基因的表达效率 ,即比酶活看 ,pH反馈的补料方法略高于恒速或指数流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53 / 9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肠杆菌BL21(DE3)磷酸转乙酰基酶缺陷变株的发酵研究 [J].
张惟材 ;
邓兵兵 ;
彭清忠 ;
黄培堂 ;
朱厚础 .
生物工程学报, 2001, (01) :59-63
[2]   GL-7-ACA酰化酶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J].
杨蕴刘 ;
恽定芳 ;
关颖谦 ;
彭惠林 ;
陈剑民 ;
何云生 ;
焦瑞身 .
生物工程学报, 1991, (02) :99-107+195
[3]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a heterologous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in response to carbon-nitrogene source and C/N ratio in a batch reactor .2 Bhattacharya SK,Duben AK. Biotechnol Prog . 1997
[4]  
Recent trends in enzymatic conversion of cephalosporin C to 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 (7ACA) .2 Parmar A,Kurmar H,Marwaha S et al. Crit Rev Biotechnol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