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城区地下水中总氮的分布规律及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
作者
孟晓路 [1 ]
梁秀娟 [1 ]
盛洪勋 [2 ]
郭龙浩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吉林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3] 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
关键词
总氮;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地下水; 吉林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针对吉林市城区地下水中总氮浓度逐年升高的现象,对总氮浓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空间上,南部由丰满大坝及二松支流——温德河谷地向北部市区方向,地下水中总氮浓度逐渐升高;东西以贯穿整个城区的第二松花江为分界线,东部以牛亡牛河支流的河谷平原区为中心地带,地下水中总氮浓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西部以九站工业区方向向孤店子井灌区所在地,总氮浓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年内变化表现为,丰水期的总氮浓度高于枯水期,但农业区的总氮浓度变化较为规律,工业区的变化呈现出不规律的现象;在年际上,总氮在年际的变化规律随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是总氮的主要来源,其分布和污染强度是总氮浓度变化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总氮的迁移主要受大气降水、灌溉水、农业施肥量、土壤的渗透性以及包气带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针对控制及减少输入到地下水中总氮的总量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141 +1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试论水环境中的氮污染行为 [J].
冯绍元 ;
黄冠华 .
灌溉排水, 1997, (02) :36-38
[2]   三氮循环与地下水污染——以辛店地区为例 [J].
邱汉学 ;
刘贯群 ;
焦超颖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4) :99-104
[3]   氮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土壤有机氮作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条件分析 [J].
张翠云 ;
郭秀红 .
地球化学, 2005, (05) :533-540
[4]   水环境氮污染的机理和防治对策 [J].
姜爱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2) :77-78
[5]   浅谈吉林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
周波 ;
王德成 ;
谷丽 .
吉林水利, 2002, (02) :28-30
[6]   浅层地下水中的氮含量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以石家庄市为例 [J].
赵俊玲 ;
段光武 ;
韩庆之 ;
陈辉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04) :32-35
[7]   银川地区地下水氮污染原因及防治 [J].
姬亚东 ;
张黎 ;
钱会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3) :100-103
[8]   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J].
阮晓红,王超,朱亮 .
河海大学学报, 1996, (02)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