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期次

被引:18
作者
任战利
冯建辉
崔军平
任来义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中石化股份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伊利石测年; 包裹体; 天然气藏; 形成期次; 东濮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油气藏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测试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 3 0 .4~ 18.4Ma间 ,相当于东营馆陶组沉积早期 ,是天然气藏最为主要的形成时期。此阶段大部分对应于 2 7~ 17Ma的剥蚀期 ,因地层剥蚀压力减小 ,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第二阶段为 2Ma以来 (相当于第四纪 )。这一阶段一方面是已形成气藏的调整 ,另一方面是二次生成天然气的继续注入。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形成期总体上具有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 ,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的特点。相比而言 ,杜寨地区天然气成藏较早 ,桥口白庙地区成藏相对较晚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1-4+15
[2]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3]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的对比 [J].
任战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33-37
[4]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 [J].
王飞宇 ;
何萍 ;
张水昌 ;
赵孟军 ;
雷加锦 .
地质论评, 1997, (05) :540-546
[5]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东濮凹陷白庙地区的热历史 [J].
王立志 ;
冯石 ;
王世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5) :38-43+119
[6]   桥口、白庙地区油气分布与成藏模式 [J].
寿建峰 .
天然气工业, 1994, (01) :14-17+85
[7]   白庙气田天然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J].
许化政 .
天然气工业, 1990, (02) :12-16+7
[8]   东濮凹陷煤系有机质地化特征及生烃演化模式 [J].
许化政 .
石油实验地质, 1987, (02) :87-97
[9]   东洑凹陷天然气氩同位素特征及煤成气判识 [J].
朱家蔚 ;
徐永昌 ;
申建中 ;
沈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4, (01) :41-44
[10]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明诚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