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立法时代的中国公司法可诉性

被引:13
作者
赵万一 [1 ]
张长健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2] 四川康维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
后立法时代; 可诉性; 法律解释;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4.01.010
中图分类号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如何实现从文本主义公司法向实践主义公司法的历史性转变,是后立法时代中国公司法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如何实现公司法的可诉性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之所在。现有公司法无论是在实体法层面还是在程序设计层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诉性劣态。这种状况的改善有必要从宏观视域和微观途径两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宏观视域主要立足于对公司可诉性应然价值的重塑和辨析,从而为完善公司可诉性的路径设计指明前进的方向;微观途径则倾向于对公司可诉性实然价值的把握,其基本做法是对公司可诉性的制度设计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其最终目标是确立实体法、司法介入和主体参与三位一体的公司法可诉性逻辑架构并明确其各自的功能定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