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河床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15
作者
赵怡文
陈中原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开放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粒度; 河流地貌; 长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长江中下游武汉至河口段304处河床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量与分析,通过各参数间的模拟、统计及对比,探讨了沉积物粒度、水动力因素及河床地貌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河床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床底搬运十分微弱,河道相对稳定;从上至下沿程有明显的“粗-细-粗-细”粒径变化,主要反映河流动力地貌、动力沉积特征;粒径在河床的沿程分布总体为北粗南细,说明北岸侵蚀,南岸淤积的特点。研究同时也表明,颗粒因河型不同而迥异;颗粒偏态度-峭度在不同河型中表现各异,对区分顺直微弯分汊和鹅头形分汊河道尤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Impact on the Yangtze (Changjiang) Estuary from its drainage basin: Sediment load and discharge [J].
CHEN Zhongyuan & ZHAO Yiwen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S1) :73-80
[2]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 [J].
夏细禾 ;
颜国红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0, (05) :9-11+18
[3]   长江下游河道演变图谱研究 [J].
黄家柱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1999, (04) :92-95
[4]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与治理方略的探讨 [J].
夏细禾 ;
余文畴 .
人民长江, 1999, (09) :21-22+36
[5]   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的模糊分类 [J].
夏细禾 ;
余文畴 .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 (02) :8-11
[6]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 [J].
潘庆 .
人民长江, 1997, (05) :23-25+48
[7]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趋势 [J].
韩其为 ;
何明民 .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7, (01) :13-17+21
[8]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M]. 海洋出版社 , 沈焕庭, 2001
[9]  
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M]. 地质出版社 , 孙永传, 1986
[10]  
Yangtze River of Chin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discharge variability and sediment flux[J] . Zhongyuan Chen,Jiufa Li,Huanting Shen,Wang Zhanghua.Geomorphology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