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傅斌
郑永飞
龚冰
李一良
李曙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关键词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地球动力学; 苏鲁地体;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8.01.005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到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为-10.4‰-+4.8‰),多硅白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为-104‰--83‰)。不同矿物对之间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得到了一致的同位素温度(650-750℃)。榴辉岩具有低至-10‰和-104‰的异常δ18O和δD值表明,岩石与极贫18O和D的大气降水成因流体发生过氢氧同位素交换,同时排除了海水的参与。很可能榴辉岩在发生变质前与大气降水达到同位素平衡,并保存了变质前的同位素特征。因此,榴辉岩的原岩是曾出露于大陆地壳的一种玄武质岩石,它被大气降水来源的热液流体所蚀变。这表明在陆-陆碰撞的缝合带,由于存在板块俯冲到地幔而产生地壳物质再循环过程。由于可能存在的扩散和重结晶作用,在地幔温度和压力下硅酸盐矿物将经历快速的氧同位素交换。超高压榴辉岩中保存大气降水特征指示只存在有限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含榴辉岩原岩的板块在地幔深度的滞留时间可能很短。不同矿物对给出一致的氧同位素温度则指示,这些榴辉岩在地幔深度形成后可能经历了快速冷却和抬升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别山榴辉岩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郑永飞 ;
傅斌 ;
肖益林 ;
龚冰 ;
葛宁洁 ;
李曙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21-126
[2]   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J].
刘晓春 ;
胡克 ;
李学燮 ;
康维国 .
地质论评, 1994, (06) :494-501
[3]  
苏鲁榴辉岩及有关超基性岩[M]. 地质出版社 , 杨建军著, 1991
[4]  
Oxygen isotope variations in granulite-grade iron formations: constraints on oxygen diffusion and retrograde isotopic exchange[J] . Z. D. Sharp,J. R. O’Neil,E. J. Essen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8 (4)
[5]  
Experimental hydrogen isotope studies III: Diffusion of hydrogen in hydrous minerals, and stable isotope exchange in metamorphic rocks[J] . Colin M. Graham.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1 (2)
[6]  
AnexperimentalcalibrationofoxygenisotopefractionationbetweencalciteandforsteriteinthepresenceofaCO2 H2 Ofluid .2 ZhengY F,MetzP,SatirM,etal. ChemGeol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