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y事件日本最高法院裁决与“中立行为”论

被引:3
作者
龟井源太郎 [1 ]
钱日彤 [2 ]
机构
[1] 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
[2]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Winny事件; 中立帮助行为; 帮助犯; 信息网络传播权; 不特定多数人;
D O I
10.19350/j.cnki.fzsh.2021.01.011
中图分类号
D931.3 []; DD91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往的观点多数局限于中立行为的范畴内展开对Winny事件的分析,然而该案的根本特征在于通过互联网向不特定多数人统一提供兼具合法用途与违法用途的软件,而并非典型的中立帮助行为。通过梳理各级法院的裁判思路与既往判例可知,对于向不特定人提供价值中立工具的行为成立帮助犯,应当以具有超出一般可能性的具体的侵害利用情况为必要,同时要求提供者对此存在认识和容认。日本最高法院2011年12月19日裁决的裁判基准放弃了对中立行为理论的依赖,而是在坚持传统帮助犯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地附加了限制性要素,从主、客观两个层面综合考察价值中立行为的可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刑事诉讼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 田口守一, 2010
[2]  
刑法総論講義 .2 前田雅英.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