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英文)
被引:14
作者
:
钟石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钟石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志澄
H.WILLEMS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H.WILLEMS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章炳高
祝幼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祝幼华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2]
FachbereichGeowissenschaflent
[3]
UniversitatBremen
[4]
KlagenfurterStrasse!DBremen
来源
:
古生物学报
|
2000年
/ 03期
关键词
:
钙质超微化石;
岗巴群;
白垩纪中期;
西藏南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Q911.6 [各地层古生物分布];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70903 ;
摘要
: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NannoplanktonevidenceofTuroniantransgressionalongNarmadaValley ,India,andTuronian Coniacianboundaryproblem .2 JafarSA. J .Palaeontol.Soc .India . 1982
←
1
→
共 1 条
[1]
NannoplanktonevidenceofTuroniantransgressionalongNarmadaValley ,India,andTuronian Coniacianboundaryproblem .2 JafarSA. J .Palaeontol.Soc .India . 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