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l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