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现代生命技术道德合理性限度反思

被引:20
作者
高兆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南京
关键词
生命技术; 道德合理性; 技术祛魅; 道德祛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 ,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 ,追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 ,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 ,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 ,认为当代人类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2+206 +2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1994,
[2]  
实践理性批判.[M].(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3]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
[4]  
后现代精神.[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6]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7]  
哲学研究.[M].(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汤潮;范光棣译;.三联书店.1992,
[8]  
批判哲学的批判.[M].李泽厚 著.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