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3
作者
严子锵 [1 ]
胡志刚 [1 ]
江毅民 [1 ]
李成玲 [1 ]
麦伟麟 [1 ]
伍浩荣 [1 ]
曹虹 [2 ]
张复春 [3 ]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3]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密度指数;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06 / 60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山市2005-2007年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J].
夏生林 ;
汪涛 ;
舒波 ;
张瑞红 ;
吴海东 ;
罗乐 .
热带医学杂志, 2008, (06) :619-620+625
[2]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的分布特征 [J].
严子锵 ;
胡志刚 ;
江毅民 ;
伍浩荣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 (03) :193-195
[3]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严子锵 ;
胡志刚 ;
江毅民 ;
伍浩荣 ;
潘志民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05) :352-354
[4]   福州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状况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 [J].
郑能雄 ;
王宗汉 ;
张晓阳 ;
郑高 ;
陈黄河 ;
李文最 ;
陈红光 ;
陈敏红 ;
林云钦 ;
赵松涛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 (06) :6-9
[5]   白纹伊蚊成虫前期季节消长与死亡率的研究 [J].
彭卫东,崔晓民,周宪民,彭济元 .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1995, (02) :103-107
[6]   白纹伊蚊种群生态学研究——Ⅴ.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研究 [J].
刘复生 ;
周昌清 ;
林佩卿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2) :118-122
[7]   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纹伊蚊生命生殖力表 [J].
钟作良 ;
何桂铭 .
昆虫学报, 1990, (01) :64-70
[8]   用竹筒诱卵器观察白纹伊蚊的季节消长 [J].
陈国瑞 .
中国公共卫生, 1985, (02) :57-58
[9]  
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陆宝麟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