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中的“结构性”阶层固化:政治学的解释与应对

被引:6
作者
宋林霖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2]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社会流动; 阶层固化; “结构性”阶层固化; 社会保障机制;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权力规范化;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社会流动的光谱上,最左侧是流动通道完全开放,偏右侧是阶层固化,最右侧是流动停滞。阶层固化按其生成原因可分为"身份型"与"资源型"。中国的社会流动变迁表明,"身份型"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整体性固化,需要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改变,而"资源型"固化是社会流动结构性固化,可通过体制内的政策弥合与机制创新逐步消解。"结构性"阶层固化表现为"两通畅两封闭",即中层向上与向下流动的相对通畅,下层向中上层,上层向中下层流动的相对封闭。其内在属性决定利益受损群体向上流动的困境,与利益被保护群体维持优越现状向下流动的阻滞。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面是良性的,而阶层固化是局部的,从属于良性社会流动状态之中。形成"结构性"阶层固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以政治学的维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倾斜于城市、沿海区域与垄断行业的集中式发展战略,因此,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与公共权力规范化机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 [J].
曹光四 ;
张启良 .
调研世界, 2015, (05) :9-12
[2]   论权力集中与权力制约 [J].
王凤鸣 ;
陈海英 .
理论探讨, 2014, (05) :136-139
[3]   周恩来与“文革”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J].
张曙 .
党的文献, 2014, (04) :49-55
[4]   精英阶层再生产与阶层固化程度——以青年的职业地位获得为例 [J].
张乐 ;
张翼 .
青年研究, 2012, (01) :1-12
[5]  
中国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6]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朱光磊等, 2007
[7]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陆学艺主编, 2004
[8]  
私有经济在中国[M]. 中国城市出版社 , 朱方明等著, 1998
[9]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