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被引:6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高粱; 主成分;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4.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粱 18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多数性状都与穗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千粒重与旗叶宽相关极显著 ,穗粒数与穗径、穗柄径、茎粗、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旗叶宽都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的方向趋势一致 ,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18个性状分别载荷在 4个主因子上 ,第一主因子为穗部因子 ,包括 8个与穗部结构有关的性状 ;第二因子为生长因子 ,包括生育期、茎粗及有关的 6个性状 ;第三因子为旗叶因子 ,包括旗叶的 3个性状 ;第四因子为穗长因子 ,只有穗长一个性状。聚类分析把 18个数量性状分成三大类 ,第三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类 ,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完全一致。性状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粱16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分析 [J].
仪治本 ;
梁小红 ;
侯旭东 .
华北农学报, 1997, (01) :57-58+60-61
[2]   谷子定向培育的相关研究 [J].
刘克治 ;
赵志立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95-97+183
[3]   模糊聚类分析在高粱地方品种分类中的应用初探 [J].
庾正平 ;
任建华 ;
贾丽娟 .
作物品种资源, 1985, (02) :14-19
[4]   关于水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J].
汤陵华 ;
沈锦骅 .
作物学报, 1985, (02) :73-80
[5]   高粱几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高士杰 .
吉林农业科学, 1984, (03) :65-67
[6]   谷子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J].
许振声 ;
张志明 .
山西农业科学, 1983, (12) :19-22
[7]   高粱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J].
朱振新 ;
鄢锡勋 ;
肖振德 ;
王淑朵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2, (02) :57-63
[8]   高粱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J].
冯广印 .
遗传学报, 1979, (01) :41-41
[9]  
高粱学.[M].卢庆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0]  
SAS及应用.[M].裴喜春;薛河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